真抓实干,拼搏奋进——校友高安邦教授为70周年校庆献礼

发布者:楚天莹发布时间:2020-06-30浏览次数:556

    在哈理工70周年校庆之日,作为哈理工的一名学子/校友/退休三级老教授,我真诚地送上我的祝幅,更送上我激情的感恩献礼,衷心祝愿哈理工名成功就,更展宏图,再谱华章!几十年来,我也一直在真抓实干,拼搏奋进,竭尽全力让哈理工精神大放光芒传四方!

母校,我有三个,中学、大学和回读班,但我最得益的还是哈理工回读班。哈理工的“回读班”拯救了我,给了我知识的蓓蕾,使我看到了太阳升起在东方;是哈理工赋予我前进的动力,让我迈出了人生的第一步;是哈理工用光彩夺目的英姿,让我重新认识了自我;是哈理工给我按上了腾飞的翅膀,使我能够真抓实干、拼搏奋进,竭尽全力让哈理工精神大放光芒传四方!

忘不掉19808月我“回读班”结业,竟然被哈理工“择优留校”充实高校教师队伍,安顿了家庭生活,解决了后顾之忧,使我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工作。

忘不掉我是19808月才从企业半路进入高校的,充分发挥自己有9年企业工作实践的优势,理实结合大搞科研,以科研促进教学,赢得自身发展。截止2006年退休,我主持和参与完成了科研课题28项,获奖多项,硕果累累;发表论文(译文)101篇;编著出版著作7部;…;业绩入编了《中华成功者》、《世界名人录》等多部人才大辞典。

忘不掉20世纪80年代我国正处于科学的春天,以机械为主体,以计算机控制为核心技术的“机电一体化”新专业(新学科)正在全世界俏然兴起。我和志同道合的几位老师率先在哈理工创建了“机电一体化”新专业,创办了“机电一体化”技术与产品开发研究所,成立了“机械电子工程”教研室,申报了硕士点,……。并且确定了本人终生致力于“机电一体化”新专业教学研究和科研开发的新志向。

忘不掉1985年福建省福州电线厂和南平电线电缆厂聘请我校专业教师到现场举办引进设备技术消化吸收培训班。我一方面现场教学,解剖设备,一方面千方百计争分夺秒到资料室阅读摘抄技术资料,只身一人钻进资料室摘抄了10大本宝贵资料,一口气撰写了17篇引进技术的论文。1987年在西安交通大学召开的全国首届引进技术交流会,我投稿的7篇论文全部在会上宣读。1991年,我年龄最小、资历最浅,却能以满票通过并兑现了副教授工资。《(国内外)典型电线电缆设备电气控制》专著于19964月由国家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又成为1997年我晋升为正教授的必备和重要条件。

忘不掉高校教师的中心工作是教学。我承担着机械二系本科生、研究生、专科生以及社会办学多层次电气类课程的授课任务。我副主编的《机电传动控制》被作为新世纪国家精品教材推出,成为高校机电专业统编教材。我创建的《机电传动控制(含PLC)》被评为哈理工校级精品课程并被推荐申报省级精品课程发布在网上。我主持完成的《在机电工程专业课中加强学生素质教育教学方法和途径的研究与实践》教学课题荣获2003年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研究报告在2003年哈理工第三届思想政治教育研讨会年会上荣获特等奖。更令人无法预测和想不到的是2015年我都退休九年了,依靠这一奖项还使我荣幸地被定为三级教授岗,退休金提高了1255.80元(还是终身的)。

忘不掉我作为哈理工一名教授/硕导,孕育了代代莘莘学子,培育了成千上万名机电精英,现已桃李满天下。

忘不掉人生的道路不会是一帆风顺的,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我在1997年晋升为大学教授/士研究生导师,在哈理工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和发展空间,成为人类科技发展史上空前绝后的一批没有任何学位的大学教授和研究生导师。这也正是哈理工人真抓实干、锲而不舍,拼搏奋进精神的真实写照和充分体现。

忘不掉人生能有几次搏,2006年初在我即将退休下岗之际,我带着563页厚厚的一本《高安邦教授部分教学科研成果汇编》作为自荐信和未完成的LonWorks技术课题,登上了南去的列车。我一要寻找能够发挥余热,完成未完事业的理想单位;二要向世人证明我本人是否还有应用价值,“真抓实干、拼搏奋进”的哈理工精神是否能发扬光大传四方。

真没有想到我第二次创业又成功了!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首先以雇员制方式特聘了我,还允许我同时带进了哈理工及吉林工大的四位老教授与我同伍。

我在淮信院特聘的6年间:

1)建立教学与科研创新平台和基地4个;

2)完成国家及省市级教学与科研课题19项;

3)发表教学、科研、国家级学术会议、报刊文章110多篇;其中关于LonWorks技术论文76篇,出版了《淮信院学报2008年第4期》LonWorks技术论文专刊一部(含论文36篇);被EI检索3篇,核心期刊录用20余篇;

4)主编教材与科技专著10部,主审1部;

5)荣获国家及省市各类奖项18项;

6)特别是我利用科研基地及教学与科研课题,使淮信院的十多名院/处级领导干部及中年副教授教师晋升为正教授,使哈理工的6名工学和淮信院的15名工程硕士拿到学位,彻底改变了淮信院“中年教师教授少,青年教师读学位的多”的状况,提高了该学院的整体水平和办学能力。我的业绩也被编入《中国科技成果》2011年第23期人物专栏,受到淮信院高度赞扬,也为哈理工争了光!

忘不掉是金子到哪里都能闪光。2012年初,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作为三亚老教授协会的会员去和三亚市高级技工学校谈合作。

士为知己者死,面对如此优厚的待遇我只能甩开膀子大干一场了。从20122月到20162月的4年时间内,我申报成功并完成了一项国家级课题(经费6万)和一项市级课题(经费2万);发表论文6篇;主编科技新书18部、主审2部,荣获中国职协及省市大奖16项;并于2015年使三亚技工学校成功升级为三亚技师学院;我还成为三亚技师学院2016年的招生名片;…。全面完成了我作为特聘教授的特聘任务。

忘不掉20161月金陵科技学院机电学院为完成“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资助项目(TAPP)”,创建国家重点实验室/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急需配套用书,该学院主动给我发来聘书,聘我为“客座教授”。

忘不掉在我有生之年还有江苏省淮阴工学院、宿迁学院、海南省三亚学院诚聘我去发展;亦有轻工业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等多家出版社向我特约书稿;更有铁岭变压器厂、华通机电厂等多厂家要聘我去担任生产技术顾问;…。这也充分说明哈理工人在社会上还是有一定的知名度,倍受青睐和欢迎的,使哈理工精神大放了光芒传遍了四方。

 ……

忘不掉“出头不忘回读班,成功不忘哈理工;我能够有今天,完全依托于哈理工。在喜迎哈理工70华诞之际,为了感恩哈理工,向哈理工敬献厚礼,我以哈理工名义,于2019年又在国家级出版社(中国电力和化工出版社)编著出版了4部科技新书分别送给了学校和机械学院。我在样书上都写着:著书立说,献给学校;功在当代,誉满全球;造福子孙,永载史册;完善自我,不愧人生!

我爱哈理工,我感恩哈理工,我仍将以务实的态度,终生为哈理工精神大放光芒传四方而奉献出自己的全部余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