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8-06-30浏览次数:1485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职业素质、道德修养、均衡发展,有复合知识结构的应用型车辆工程技术人才。

毕业生从事车辆及其零部件的设计研究、制造装配、试验检测、应用服务等方面的工作。能够运用现代工具参与汽车及其零部件的设计研究、试验开发、制造工艺与生产流程设计以及项目开发管理等相关任务;有工程实践能力、批判思维和创新精神,能适应学科专业领域发展和社会进步要求。

二、专业特点及培养要求:

专业特点:

学生主要学习车辆工程及相关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工艺技术。具备常规的机械设计、制造基础理论与技术;

汽车及其改装车设计、制造、试验理论、技术与工程实践的能力。专业设有汽车、改装车及其零部件的设计与制造技术、汽车电子控制与电动车技术、汽车碰撞安全与汽车再生技术等特色课程。秉持以应用型车辆工程人才培养为前提,复合型知识结构培养为后盾,持续的学习、进步、创新能力培养为依托的人才培养理念。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与能力:

1、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职业素质、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协作精神,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基础;

2、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力学、机械基础、控制工程基础和车辆工程专业知识综合运用于解决工程问题;

3、具有发现、认识、表达车辆工程问题的能力;能够利用科学原理与专业方法进行试验设计、数据整理、分析归纳,获得合理、有效的结论;

4、能够针对一般性车辆工程问题设计解决方案。进行满足特定要求的整车总布置初步设计,总成及零部件设计,制造工艺设计、生产流程设计等。具有整车企业较系统的工程实践经历;

5、掌握现代工程制图、文献检索、资料、信息查询等工具的使用方法,具有运用外语查阅外文资料及一般口语交流的能力;具有计算机及相关软件应用、学习能力;能够开发、选择与使用适当的工具、技术与方法,对车辆工程具体问题进行预测、模拟,并理解其局限性;

6、能够基于车辆工程知识、文化背景,分析、评价汽车产品全生命周期可能对社会文化、健康安全、法律法规、环境及“可持续性”产生的影响。承担责任、履行义务,遵守职业道德与行业规范;

7、在复合知识结构支撑下胜任专业领域工作,能够在学科交叉的团队中承担单一或关联任务,具有成长为项目负责人的系统视野、团队意识、沟通交流能力和决策潜力;具有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8、能够就具体问题与同事、同行或相关方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设计文稿、撰写报告、语言表述、指令下达与回应等;具有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车辆工程国际视野和跨文化背景下的交流、合作能力;

9、理解并掌握项目工程管理原理与决策基本方法,能够在车辆工程实际项目中加以应用;

10、具有自主学习和持续进步、适应发展的能力,了解车辆工程学科专业前沿动向;掌握创新思维基本方法,具有科学的求变精神。

三、主干学科:

力学、机械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

四、主干课程:

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现代工程制图、电工学、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基础、机械控制工程

基础、汽车构造、汽车理论、汽车设计、汽车试验学等。

五、专业方向:

A:汽车设计与制造技术;B:汽车电控及新能源汽车技术;C:汽车安全与环保技术。

六、学制:

四年

七、毕业条件:

修满176 学分(其中理论教学 140 学分,实践教学 36 学分)准予毕业。

八、授予学位:

工学学士

九、教学进程安排:

1、教学进程表见表,包括:(1)通识课:通识必修课(自然科学类+人文、社科、经管类)+通识任选;

(2)专业课:专业核心课(学科、专业基础课+专业平台课)+专业选修课(模块选修课+学科、专业基础任选课+模块任选课);

2、实践教学环节安排表见表二;

3、总周数分配表见表三;

4、学历表见表四。

教学进程表点此下载
实践教学环节安排表及总周数分配表点此下载
学历表点此下载